江西九省联考查分__江西九省联考查分入
{江西九省联考查分:开启学业新征程的钥匙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子们辛...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而生物中考试题,则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象的桥梁。它不仅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更侧重于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生物中考试题的特点、备考策略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共同揭开这门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
一、生物中考试题的特点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试题往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既涵盖基础理论,又融入前沿科技。一方面,基础知识点如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等是必考内容,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记忆与理解。另一方面,试题倾向于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题型,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新兴领域也逐渐成为试题的新宠,要求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拓宽知识视野。
二、备考策略:理论与实践并重
面对复杂多变的生物中考试题,有效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首先,扎实基础是关键。学生需系统回顾教材,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确保每个核心概念都能信手拈来。其次,强化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动手做实验、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关注热点话题。阅读生物科学期刊、观看科普视频,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为应对前沿题型做好准备。最后,模拟练习不可少。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熟悉考试节奏,查漏补缺,提升应试技巧。
三、生物中考试题在教育中的意义
生物中考试题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工具,更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它促使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试题中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要求,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生物试题往往涉及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未来,承担起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
四、展望未来:生物教育的无限可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科学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从医疗健康到农业生产,从环境保护到能源开发,无一不彰显其巨大潜力。因此,生物中考试题也将更加贴近时代需求,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的生物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回望过去,生物中考试题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展望未来,它将继续作为教育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数的提升,更要重视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在生物科学的浩瀚宇宙中自由翱翔,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05年的要不 2005年初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精选1
1.在人体内直接与咽相连通的管腔有几处( )
A.4处 B.3处 C.5处 D.6处
2.属于上皮组织结构的是( )
A.胃的浆膜 B.皮肤 C.背部汗腺 D.腹膜
3.人体器官上的上皮细胞形态常发生变化的是( )
A.口腔 B.肝脏 C.气管 D.膀胱
4.组成人体各种腺体的主要组织是( )
A.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5.下列结构中,细胞间质发达的是( )
A.骨膜 B.腺上皮 C.肠壁肌肉层 D.毛细血管壁
6.某肌肉组织收缩缓慢而持久,有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很敏感,接受植物神经调节,该肌肉组织属于( )
A.平滑肌 B.骨骼肌 C.心肌 D.横纹肌
7.在长期饥饿状况下,人的下列结构中,重量减轻最明显的应是( )
A.脑 B.骨骼肌 C.皮下脂肪 D.肾脏
8.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肢的什么功能(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9.在皮肤生理性再生过程中,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
A.结缔组织细胞 B.角质层细胞 C.皮下组织细胞 D.生发层细胞
10.皮肤表皮有一种化合物,经日光照射后能转变成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的物质,此种物质是( )A.VA B.VD C.胡萝卜素 D.胆固醇
11.肋骨、椎骨、跗骨、尺骨依次分别属于哪一类骨( )
A.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B.短骨、扁骨、长骨、不规则骨
C.扁骨、不规则骨、短骨、长骨 A.扁骨、短骨、不规则骨、长骨
12.成年人大量出血后,下列哪种组织可以转化成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
A.黄骨髓 B.血浆 C.组织液 D.红细胞
13.已知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的生长,但成年人生长激素如果分泌过多时,也不会产生巨人症,只能导致肢端肥大病,原因是( )
A.人体内生长激素的作用不如幼年 B.成年人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强度大致相等
C.成年人长骨的骨端与骨干间的软骨已经完全骨化 D.成年人的骨膜已处于静止状态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骨骼的是( )
A.手骨 B.股骨 C.肋骨 D.椎骨
15.人体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中,向身体前方突起的是( )
A.颈曲和腰曲 B.胸曲和骶曲 C.颈曲和骶曲 D.胸曲和腰曲
16、肌肉活动的一般规律是:肌纤维在收缩前最初长度适当增长,则收缩时发生力量也较大,这个规律在心脏的具体表现为( )
A.心舒期容积减少,可增强心搏力 B.心舒期容积增加,可增强心搏力
C.心缩期变长,可增强心搏力 D.心缩期短,可增强心搏力
17.蹲着的人站起来,下肢主要收缩的肌肉是( )
A.臀大肌、股四头肌 B.股四头肌和腓肠肌 C.腓肠肌、股二头肌 D.股二头肌和臀部肌肉
18.当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舒缩时,身体姿势不可能是( )
A.跑 B.跳 C.行走 D.立正
19.血浆和血清的区别是( )
A.血浆里有血细胞,血清里没有血细胞 B.血浆里有血浆蛋白,血清里没有
C.血浆里有纤维蛋白原,血清里没有 D.血浆里没有纤维蛋白原,血清里有
21.现有未贴标签的人、蛙血涂片各一块,可根据下列哪项加以区别
A.白细胞有无细胞核 B.红细胞有无细胞核 C.血小板的细胞核 D.血浆中溶解的营养物质
22.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微量的染色人血,显示出( )
A.白细胞的结构 B.红细胞的细胞核 C.血小板的细胞核 D.血浆中溶解的营养物质
23.血小板来自于( )
A.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 D.淋巴细胞
24.用A型和B型血清对18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的人各为( )
A.4,2,7,5 B.4,2,5,7 C.2,4,5,7 D.2,4,7,5
25.给严重贫血者输血,最有效最经济的是输入( )
A.全血 B.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C.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D.血浆
26.心脏舒张时动脉内血液仍继续流动,主要原因是( )
A. 血液流动的惯性 B.心室前一次收缩和下一次收缩的间隔短
C.动脉管壁的弹性加缩 D.静脉内流回心脏所产生的负压
27.下列哪个部位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
A.心室与动脉之间 B.静脉血管 C.心房和静脉之间 D.心房与心室之间
28.某同学心率是每分钟75次,那么他的心脏的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的时间应是( )
A.0.1S B.0.3S C.0.5S D.0.3S
29.某人心率每分钟80次,则他的一个心动周期是( )
A.0.56S B.0.7S C.0.75S D.0.8S
30.健康人的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不能同时出现的情况是( )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C.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D.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31.桡动脉的脉搏是由于( )
A. 心脏的振动直接引起的 B.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到这时引起
C.主动脉的搏动沿着动脉管壁传来的 D.桡动脉的血压造成的
32.某儿童因病体温升高,测其脉搏为115次/Min,而该儿童平时的脉搏为80次/Min,由此可知他的发烧程度为( )
A.低热 B.中热 C.高热 D.超高热
33.下列哪项血管内的血液含尿素最高( )
A.主动脉 B.肝门动脉 C.肝静脉 D.上腔静脉
34.甲状腺有很强的吸碘能力,用放射性碘注入肱静脉后,在下列各项中首先测得放射性碘的是( )
A.甲状腺静脉 B.主动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35.在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含脂肪最多的是( )
A.肝静脉 B.肝门静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36.下列关于氧气含量由高到低到排列,哪项正确( )
A.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
37.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流径哪些器官后,可能出现含氧量降低,糖浓度升高的情况( )
A.小肠 B.肺和肝脏 C.肝脏和小肠 D.肝脏
38.小肠吸收来的氨基酸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含氮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是( )
A.各2次 B.心脏2次,肺1次 C.各4次 D.心脏4次,肺2次
39.在测量臂—舌循环时,有人以糖精注入人体臂静脉,9—16秒舌有甜觉。糖精所经的循环路线
①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②接肺静脉 ③接体循环 ④接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舌动脉—舌毛细血管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对心肌血液供应影响最大的是( )
A.体循环 B.肺循环 C.冠脉循环 D.淋巴循环
(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与生物遗传关系最密切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 )2.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遗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A.性状 B.受精卵 C.精子和卵细胞 D.胚胎
够了吗^_^仅供参考^_^
( )3.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 )4.下列有关人类单、双眼皮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眼脸的这一对基因一定是相同的。
B.两个双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C.两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D.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都是双眼皮
( )5.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每个人都是由 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由 融合而成的。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有约一半来自精子的 ,一半来自卵细胞的 。
( )6.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C.染色体容易被酸碱染料染色
D.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7.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之分
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 )8.下列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人,基因组成正常且所生子女中不会出现单眼皮的是
A.AD B.AA C.Aa D.aa
( )9.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是不普遍存在的
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指可遗传的变异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
( )10.下列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
A.23 B.24 C.46 D.68
( )11.关于原始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水蒸汽、氨、甲烷等组成
C.不含氧 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高
( )12.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
A.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1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A.温泉 B.岩层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 )14.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的有一定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 )15.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 创造的,而是由 经过漫长的时间 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 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 )16.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由于 ,经过 决定 ,这种变异经过 ,并得以加强。
( )17.人类学家研究证明,人类与哺乳动物中的类人猿是近亲,下列类人猿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猩猩 B.大猩猩 C.黑猩猩 D.狒狒
( )18.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质 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C.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
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
( )19.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 )20.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
B.抗菌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
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 )21.老鹰和田鼠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A.能量变换 B.相互竞争
C.相互选择 D.共同进化
( )22.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A.AA B.Aa C.aa D.A
( )23.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B.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C.不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所不同,同种生物则相同
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
(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D.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 )25.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 )26.下列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B.消费者有助于植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可被植物所利用
D.分解者可为植物提供食物
( )27.对生态系统的正确理解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断变化
( )28.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是
A.金丝猴 B.白鳍豚 C.海豚 D.银杉
( )29.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现象,其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光照、光照 B.光照、温度 C.光照、湿度 D.温度,湿度
( )30.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二、填空
1.“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生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的_。
2.原始生命由于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__(能自养)的原始__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不能自养)的原始。这些原始生物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__和_。
3.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越__,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__。这说明,生物是由_、 _、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没有化石的,这说明__。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__,它可分为_、。
5.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_,一方面要防治__。
三、简述题
1.下图是一对均为双眼皮的父母的眼睑遗传图解简图。请在图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母或文字。
孩子的基因_ _ _
孩子的性状_ __ _
2.右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
(3)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种。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_,其理由是_。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D 2、C 3、C 4、C 5、D 6、B 7、D 8、B 9、B 10、A 11、D 12、D 13、D 14、A 15、B 16、A 17、C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B 25、B 26、D 27、C 28、C 29、B 30、B
二、填空:
1.遗传、变异
2.营养方式 叶绿体 藻类植物 叶绿体 单细胞动物 植物 动物
3.简单,越低等、多;复杂、高等、多。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4.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5.动植物资源 环境污染
三、简述题
1.
孩子的基因:AA Aa Aa aa
孩子的性状: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2.(1)草
(2)兔、鼠
(3)5
(4)3
(5)增多,狐以兔、鼠为食,狐少了,兔、鼠数量增多,鹰繁殖力增强、鹰数量增多。
选择题
1.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2.世界万物都在不断运动着,其中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它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A. ——晾晒衣服 B. ——体育锻炼 C. ——播种小麦 D. ——高空作业 6.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 A.乡村 B.城市 C.家庭 D.聚落 7.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
A.米饭 B.牛排与奶酪 C.馒头 D.油条与豆浆 8.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弃物排放国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巴西
9.读右“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占绝对优势
10.下面是小飞同学在网上学习中收集到的一些精美图片,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11.拉丁美洲的主要人种是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12.从海陆位置来看,以下国家同我国相似,都具有海陆兼备特征的是 A.蒙古 B.日本 C.英国 D.印度
13.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 A.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14.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以下哪个地形区的景色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下列几个省区的名称,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
A.①湖北省 ②广东省 ③云南省 B.①广东省 ②云南省 ③湖北省
C.①广东省 ②湖北省 ③云南省 D.①云南省 ②湖北省 ③广东省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耕地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17.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的影响
1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省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19.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20.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B.最高山峰是黄岗山
C.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 D.居民的祖籍以福建为主
C D D A B D B A B A
D D B C C B C A C B
(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与生物遗传关系最密切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 )2.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遗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A.性状 B.受精卵 C.精子和卵细胞 D.胚胎
够了吗^_^仅供参考^_^
( )3.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 )4.下列有关人类单、双眼皮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眼脸的这一对基因一定是相同的。
B.两个双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C.两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一定都是单眼皮 D.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的子女都是双眼皮
( )5.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每个人都是由 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由 融合而成的。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有约一半来自精子的 ,一半来自卵细胞的 。
( )6.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C.染色体容易被酸碱染料染色
D.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7.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之分
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 )8.下列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人,基因组成正常且所生子女中不会出现单眼皮的是
A.AD B.AA C.Aa D.aa
( )9.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是不普遍存在的
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指可遗传的变异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
( )10.下列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
A.23 B.24 C.46 D.68
( )11.关于原始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水蒸汽、氨、甲烷等组成
C.不含氧 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高
( )12.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
A.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1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A.温泉 B.岩层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 )14.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的有一定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 )15.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 创造的,而是由 经过漫长的时间 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 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 )16.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由于 ,经过 决定 ,这种变异经过 ,并得以加强。
( )17.人类学家研究证明,人类与哺乳动物中的类人猿是近亲,下列类人猿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猩猩 B.大猩猩 C.黑猩猩 D.狒狒
( )18.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质 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C.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
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
( )19.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 )20.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
B.抗菌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
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 )21.老鹰和田鼠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A.能量变换 B.相互竞争
C.相互选择 D.共同进化
( )22.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A.AA B.Aa C.aa D.A
( )23.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B.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C.不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所不同,同种生物则相同
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
(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D.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 )25.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 )26.下列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B.消费者有助于植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可被植物所利用
D.分解者可为植物提供食物
( )27.对生态系统的正确理解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断变化
( )28.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是
A.金丝猴 B.白鳍豚 C.海豚 D.银杉
( )29.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现象,其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光照、光照 B.光照、温度 C.光照、湿度 D.温度,湿度
( )30.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二、填空
1.“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生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的_。
2.原始生命由于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__(能自养)的原始__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不能自养)的原始。这些原始生物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__和_。
3.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越__,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__。这说明,生物是由_、 _、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没有化石的,这说明__。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__,它可分为_、。
5.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_,一方面要防治__。
三、简述题
1.下图是一对均为双眼皮的父母的眼睑遗传图解简图。请在图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母或文字。
孩子的基因_ _ _
孩子的性状_ __ _
2.右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
(3)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种。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_,其理由是_。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D 2、C 3、C 4、C 5、D 6、B 7、D 8、B 9、B 10、A 11、D 12、D 13、D 14、A 15、B 16、A 17、C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B 25、B 26、D 27、C 28、C 29、B 30、B
二、填空:
1.遗传、变异
2.营养方式 叶绿体 藻类植物 叶绿体 单细胞动物 植物 动物
3.简单,越低等、多;复杂、高等、多。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4.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5.动植物资源 环境污染
三、简述题
1.
孩子的基因:AA Aa Aa aa
孩子的性状: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2.(1)草
(2)兔、鼠
(3)5
(4)3
(5)增多,狐以兔、鼠为食,狐少了,兔、鼠数量增多,鹰繁殖力增强、鹰数量增多。
<上一篇二本重点文科大学